首页 > 产品中心

新中国化学工业的“助推器”

来源:张信哲欧宝    发布时间:2025-09-22 16:59:35

  建院六十余载,北化院既是我国化工行业变迁与发展的见证者,更是积极的参与者。

  9月3日,振奋人心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广场举行。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当年,火箭发射很重要的高能燃料——偏二甲肼,就是由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化院”)研发出来的。

  作为中国最早从事石油化学工业综合性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北化院从成立之初就肩负着发展中国化学工业的国家期待,怀揣着对科学的探索热情,用坚实的力量支撑起新中国现代石油化学工业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1922年8月,著名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和著名科学家侯德榜博士在久大精盐厂化验室的基础上创办了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这个被范旭东自喻为“毕生创办的第三件大事业”的研究社,是我国第一家私立化工科研机构。在创立之初,范旭东就指出创设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的宗旨和目的,不仅是为本企业的生产服务,解决制盐和制碱中的一些科研问题,而且要培养造就一批化工科学技术人才,为振兴我国的化学工业服务。

  这种爱国初心,如同种子,不断生根发芽。这份赤诚历经岁月沉淀,化作北化院的文化基因,指引其在化工科研道路上始终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振兴民族化工为己任。

  此后,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历经近30年实业救国强国的磨砺,迎来新中国的成立。历经多次变迁,1956年,国家化工部决定组建北京化工研究院,同年9月开始筹建。1958年6月1日,北化院正式挂牌成立,迎来了新的历史性起点。

  面对满足国民经济与国防工业多方面发展需求、适应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化学工业以有机合成化学工业的发展为中心以及长远发展规划的要求,北化院首任院长林华院士,高瞻远瞩,科学决策,根据世界化学工业的发展的新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毅然确定了以有机化工、国防化工、高分子材料为中心的研究方向,并将石油化学工业作为北化院的主要专业领域。

  北化院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有机化学工业以及高分子材料工业方面繁重而艰巨的研发工作。

  同时,以石油化学工业为主体,对有机化工原料到高分子合成材料及其加工应用、新型材料以及与之配套的分配测试工、物理化学、化学工程、仪表自动控制和一些关键设备的研制作出了系统的安排,为今后的大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从成立之初,北化院就承载着发展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事业的历史使命,老一辈科学家在科学探索和强国富国之路上创造了辉煌业绩。

  1964 年中国首颗爆炸后,因火箭发射技术落后被嘲 “有弹无枪”。而 “枪” 的核心 —— 高能燃料则成为破局关键。北化院科研人员面对资料空白、经验全无的困境,啃下偏二甲肼研发的“硬骨头”。

  他们逐一分析 20 多种方法定方案,日夜连轴转,半年拿下小试,1964 年又赶建中试与提纯装置。1965 年春,“022 会战” 紧急启动,科研人员经过六十个日夜的艰辛奋斗,如期完成建厂投产。

  随后,团队远赴青海。在西北的寒冬里,他们挤在无暖气的宿舍,与工人同吃同住。他们在刺骨的寒风中反复地调试装置、优化参数,熬过无数艰苦日夜。1970 年 4 月,含偏二甲肼的火箭送 “东方红一号” 升空,这份浸透汗水的成果,此后持续助力长征火箭、神舟飞船,成为中国航天破壁前行的见证。

  北化院的突破从未止步:1980年,其研发的乙丙橡胶军工产品为我国洲际导弹发射成功做出重要贡献;1988年,新型高效聚丙烯N催化剂研发成功,使我国跻身世界聚丙烯催化剂技术强者地位。通过应用北化院技术,1964年,我国建成国内第一套石脑油裂解深冷分离中试装置,70年代建成国内第一套5000吨/年聚丙烯装置,1988年建成国产第一台2万吨/年乙烯裂解炉……一系列填补新中国空白的重要科技成果载入史册,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此过程中,以高分子化工专家毛炳权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生动诠释了北化院的使命担当。20世纪80年代,因国外催化剂生产技术不转让,出现我国大量外汇支出的状况。毛炳权所带领的课题组承担了我国第四代聚丙烯催化剂的技术攻关任务,毅然选择了“自主创新”的道路。那段时间,年近半百的毛炳权,带着他那特有的韧劲,和同事们“长在”实验室中,查阅资料、做试验,失败、讨论、修正、再试验……一点一滴地寻求,一步一步地前进。仅是积累的文献卡片就有一尺厚。

  在专题组,毛炳权从来不以专题组长的身份武断地拍板定案。他常说:“一个人的才能总是有限的,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力量,以前如此,现在、将来都是这样。”1984年底,N催化剂研制成功。从此开创了全新的N催化剂体系,打破国际垄断,确立了我国在世界聚丙烯催化剂中的强者地位。N型催化剂相继获得5项外国的专利,并且以1800万美元成功转让给美国某大石油公司。1993年,N催化剂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1998年,北化院整体进入中国石化,成为集团公司的八大直属科研院所之一,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北化院逐步向“一院多地”协同发展格局快速迈进。院本部坐落在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内,燕山分院毗邻燕山石化公司,通州科学试验基地位于通州区次渠镇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天津科学试验基地落户在天津滨海新区,致力于建成世界级化工材料研发平台。

  经过67多年的发展,北京化工研究院在乙烯技术、催化科学与工程、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有机与精细化工、化工环保、医卫材料、高分子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雄厚的研发实力,在氢能、太阳能、工程塑料、光电材料、智能材料等新能源新材料基础前瞻新领域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拥有“原料—催化剂—工艺—产品—分析表征—加工应用—绿色资源化利用”完整创新研发链条,开发了一系列国内外领先或领先水平的技术和产品,涵盖石油化学工业催化剂、助剂、添加剂和油田化学品,合成树脂、合成橡胶以及合成纤维,涉及能源、健康、交通、农业、生态等应用领域。未来,北化院将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强化科学技术报国的使命担当,为科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上一篇:催化剂获益股的上市公司(2025年版)

下一篇:内蒙古提级查询6论理学生溺亡事情涉事厂方药剂供货商:运用时药剂浓度一般很低